2012届湖南省醴陵四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5960字。
2012届醴陵四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殷周制度论》)这里的“封建子弟之制”即今人所谓
A. 封建制度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D. 嫡长子继承制度
2.在下列历史记载中,不属于西周时期宗法制表现的是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B.“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C.“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D.“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 秦朝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开创者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完成统一大业B. 确立皇权专制C. 构建太平盛世D. 促进社会和谐
4.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5.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 郡国并行制度B. 中朝制度C. 刺史制度D. 察举制度
6.贞观年间,唐太宗常召集低品级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并给这些低级官员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对这段文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A.这说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三省官员
B.导致了相职增多,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
C.这说明三省职能被其他部门瓜分,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D.有效地避免了权臣专权,防止皇权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