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18
- 资源简介:
共18张。含配套教案,约2730字。
第六课第二框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运用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能力目标: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真理是客观的
◇课堂探究:(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
(2)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3)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探究提示:(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课堂探究:(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探究提示:(1)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2)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