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10
- 资源简介:
共55张。含配套教案,约2990字。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二框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及其实行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三、难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自主探究
五.教学手段:
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76“探究活动”。
二、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区、州、县(旗)三级。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