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8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1、风筝
横街镇中学 许鹏浩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学习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诗歌和歌曲引出课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 阶下儿童仰面看,
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明装点最堪宜。
儿童放学归来早, 游丝一断浑无力,
忙趁东风放纸鸢。 莫向东风怨别离。
--清.高鼎 ----曹雪芹《红楼梦》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到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象飞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一根绳线牵系着你,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一下这浓浓亲情。
2、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