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63小题,约11680字。
试卷类型:A
河北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县在春秋时似乎还只秦、晋、齐、楚等国有之……(县)只属于国君,由他派官吏去治理。……他们在县里只替国君征收赋税,判断诉讼。他们即使有封邑,也在所治县之外。”(张萌麟《中国史纲》)上述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A.普遍实行县制B.普遍实行分封制
C.既有县制,又有分封制D.最早出现了郡县制
2、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体现的信息包括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专制主义受到挑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秦汉时期的廷议制度是一种由朝臣讨论国家大事,并向皇帝提出意见,皇帝在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作出决断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说明
①这种制度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②从这种制度中可以看出氏族社会民主制的遗风
③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权力④是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4、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B.交兵部出兵攻击C.交门下省审议D.交内阁裁定处理
6、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有: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7、据《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机构
C、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9、《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12、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