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猜读六法
王前亚 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
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难点。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要读懂文,就必须读懂句;要读懂句,必须读懂词,尤其是实词,它是构成句的核心。学习文言实词首先自然是要结合教材多读多记,培养语感,尤其是高中各册语文课本后的《文言常用实词表》所收340个,连同初中所学的200多个实词,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词汇库存,更应切实掌握。但是,通常成为阅读难点的有一种情况是文言实词是我们初见的,但我们也会发现陌生的词常常有我们熟识的意义;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熟识的字词在文中。表现出特殊的使用意义,即临时意义;还有一种情况是语句中的深层含义及某种修辞格产生的特殊意义,也不易辨析。总之,作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供测试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选材上一定会设置必要的障碍点,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实词处理能力——“猜读”的能力。下面就实词的“猜读”简单地谈几种方法。
一、据形索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分析字形,可以探知字的本义
1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振长策而驭宇内。”(贾谊《过秦论》)的“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再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为资举一反三,不妨粗略归纳形符意义如下: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与丝麻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与房舍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yàn)与旌旗关;“旨”与美味关;“辛”与刑具关;“隹(zhuī)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与环绕关;“攴(pū)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令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的“带”半,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再如“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的“危”字,会意字,从“厃(wēi)”,从“卩(节) ”。 “厃”是一个人站在高岸上的形象,“卩”是节止的意思。揣摩句义,不难知道这里不是指蜀道“危险”,而是感叹蜀道之“高”。又如“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锋,可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中的“刃”用其本义)。
二、引申法。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
1.特殊向一般升申。如“左右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引”是会意字,右边的一竖表示弓弦拉到的程度和位置,“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
2.具体向粗象引申。如“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后汉书·董卓传》)旋,从“”,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由“转”引申为“快”,由“快”引申为“时间短、不久”之义,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到抽象的“时间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