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公开课课堂实录及点评
- 资源简介:
约3360字。
《为政以德》公开课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由复习旧课导入,背诵相关内容)
(点评:知识的累积需要有一个反复,而“知新”也离不开“温故”,尤其是文言文教学)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7-12章,读的时候有个要求,注意下面的字词解释,但是尽量不要看译文。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6位同学分读7-12章。
生:(6位同学分读7-12章)
师:请同学门注意黑板上这几个字的读音:盍、偃。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六章
生:(齐读这六章)
(点评:很难设想:读尚且不会,却能很好地理解、感受、背诵。文言文是有语言距离的,更需要反复诵读。孙老师强调“读”,这是抓住了“本”。)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六章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
(点评:是第七章的)
师:第7章中“季氏富于周公”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生:是“比”的意思。
师:“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的“益”是什么意思?
生:更加
师:是“更加”吗?
生:应该是“增加”。
师:对,这里应该翻译为“增加”,还有两个字也特别需要注意,一个是“徒”,还有个是“攻”,可以查看课文注解。
(点评:落实重点词语,便于学生把握。)
师:那么这一章孔子重点论述的是什么?
生:反对统治者去搜刮百姓,还有就是要做到爱民。
师:很好,孔子反对横征暴敛并且把矛头指向助纣为虐的冉有。那么“非吾徒也”这句话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主语,冉有。
(点评:按章分析,便于中、下程度的学生接受,这是教师看对象来设计的。但批评冉有,只是出于“爱民”吗?)
师:好,我们继续看第8章
“哀公问于有若曰”中这个“于”是什么意思?
生:向
师:下面我们来看黑板上的两个句子: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如之何”,它可以翻译成:怎么办;第二个“如之何”加上“其”,其是加强反问语气,构成一个反问句。翻译成:怎么能。
师:另外,“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生:“君与孰不足”,宾语前置句。
师:对的。是宾语前置,翻译成:百姓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