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3720字。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古代对“死”有很多讳称,天子的“死”通常称作:
①羽化 ②晏驾 ④仙逝 ⑤山陵崩
A.①④⑤ B.②⑤ C.①③ D.②③⑤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
A.西周盛行分封制 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C.荀子是儒家代表 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
3某班同学阅读了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里的一句话:“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大家对这里的“封建制度”展开了讨论,其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它与我国内地现行教材里的“封建制度”是一致的
B.在香港地区史学界认为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周朝
C.它仅仅在两周时期实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消失
D.西周能够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与它有着密切关系
4.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现了造纸厂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产生了邮递业
5.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 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
6. 下图(图三)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
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7.《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 B.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
C.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D.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
8.元朝时期,哪些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A.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
C.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10,.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