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全科试题(7科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全科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数学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物理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英语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市2011届九年级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政治试题.doc
201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 (chǎn) 释 ②安 ▲ (xiáng) ③忍 ▲ (jùn) 不禁 ④中流 ▲ (dǐ) 柱
2.下面两句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所谓精典,就是那种富有内含,历经岁月流逝依然熠熠生辉的不朽篇章。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昔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列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海内存知己, 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 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_▲__ 》)
③ 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_▲__ 《登飞来峰》)
④但愿人长久, 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 。(李煜《相见欢》)
⑥默而识之, _▲__ , _▲__ ,何有于我哉!(《<论语>八则》)
⑦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_▲__ , _▲__ 。 (《鱼我所欲也》)
⑧沙鸥翔集, _▲__ , _▲__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5分)
⑴《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本意只是想教训一下对方,文中哪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意外打死郑屠之后,鲁达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你知道他在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时所发生的精彩故事吗?(写出一件事即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哪个恶人(请写出他的名字)?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此人的下场是怎样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文,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下面三个句子补充完整。(3分)
退思园内宅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紧靠外宅的部分是一个具有“跑马楼”特征的庭院,它非常方便家人的起居活动,具有上通下达、一团和气的文化象征。紧挨着“跑马楼”东侧的是另一个庭院,特别让我关注的是那个旱舫。苏州古典园林里有很多“舫”的景观,如拙政园、怡园和狮子林里都有,一般都在水曲之处,或者在池岸之边,反正离不开水的相伴相随,因为那是“渔隐”的文化表征,也是“处江湖之远”的思想符号。但是退思园内的旱舫,在庭院里而不是在池水中,这确实很少见。那庭院的地面,用鹅卵石、砖瓦、碎石等铺设成非常平整而美丽的图案。我觉得那应该可以比喻船的航行如履平地、前程似锦。也许更为能够引发联想而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庭院内的东面,也就是那一条旱舫前面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一小块用石头和泥土垒起的高地,上面种有树木花草——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岛屿。我至今毫不犹豫地认为,那应该是主人内心希望看到近在咫尺且能很快安全到达的一处胜利彼岸的象征。
⑴方便起居的“跑马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象征;(1分)
⑵与水“绝缘”的旱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的比喻意味;(1分)
⑶土石垒起的“岛屿”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