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65小题,约10950字。
南宫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共5页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刘英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1分,共62分)
1.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法触”。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C.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D.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
A.彻底否定儒学 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3.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4.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给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5.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6.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理性主义。下列因素中对这一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
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③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④工业革命的进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9.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0.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
11.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