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师附中2008级打靶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8小题,约12350字。
山师附中2008级打靶试题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必做,共88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能合成酶
B.酶合成的场所可能在核糖体中,也可能在细胞核中。
C.酶的合成一定受基因的控制,其活性也仅受细胞核的影响
D.酶高温或过酸过碱变性后,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2.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 DNA分子多样性决定于碱基对的种类、配对方式和排列顺序C. DNA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不出现含两条新链的分子,两条新链中A/T的值互为倒数D.人胰岛素分子含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所以人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的RNA至少有49个密码子
3.图1表示基因决定性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Ⅰ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Ⅲ过程可以表示酪氨酸酶与人类肤色的关系 ③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④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Ⅰ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⑥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Ⅰ、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4.右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
A.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
D.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B.生长素从顶芽到侧芽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都能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持续高温后降雨导致种子在穗上发芽的原因是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
6.在某一森林中,由于真菌感染几乎使所有橡树树皮颜色变黑。科学家研究病树时发现一种生活在橡树上的蛾种群的颜色也由淡褐色变成黑色。下列对蛾种群颜色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蛾种群产生了黑翅变异以更好适应橡树颜色的变化
B.真菌不仅感染了橡树,还感染了蛾种群
C.真菌引起橡树和蛾种群发生了基因突变 D.当橡树变黑时,蛾种群中黑色蛾更适合生存
7.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成功研制出4头敲除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近交系小型猪。这是我国用于异种器官移植的第一例敲除该基因的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近交系猪具有基因型高度纯合、遗传性状稳定和遗传背景清楚等优点
B.猪器官移植给人的首要障碍是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C.猪体内的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可能是引起免疫排斥的抗原物质
D.该技术可缓解器宫移植中器官短缺的问题
8.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倍镜观察的视野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象时,应换用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的原因是其内可找到分生区细胞
C.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联会现象
9.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采用钯催化可将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制造新的有机材料。利用该技术能改变合成路径,降低反应发生的条件.
D.明矾净水是利用的胶体的吸附作用
10.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FeCl3完全转化为Fe(OH)3胶体后生成NA个胶粒
B.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的分子数为0.1 NA C.t℃时,1LpH=6的纯水中,含1×10-6 NA个OH-
D.日本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含有131I,131I和127I互为同素异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