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仿真试题(三)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6题,约6530字。
2011年高考政治仿真试题(三)
李涛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某国2010年生产A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600亿元。假定2011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通货膨胀率为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A.480亿元 B.600亿元 C.660亿元 D.900亿元
2.某国2010年M商品的总量是1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假定2011年生产M产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且该国2011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央行实际发行纸币40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M商品的价格是
A.10元 B.5元 C.12元 D.8元
3.美联储近日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美国信贷投放规模扩大→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
②美国信贷投放规模缩小→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减小→中国就业增加
③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升值→外汇流入增多→中国资产泡沫增加
④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期184天的2010年世博会落下帷幕后,来自世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总计7308.44万人次参观了世博园,其中海外游客超过350万人次。据预测,世博会对上海GDP的贡献值将达5%,受其影响第三产业在上海的GDP比重将上升到60%,创下新高。这说明
①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消费对产业升级具有带动作用
③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 ④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0年9月5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指出,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市上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近2500亿美元,连续八年保持增长势头,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全球第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①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②是我国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外资作用的必然要求
③是我国应对别国倾销和反倾销的具体举措 ④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6.近来,关于自来水、生活用电和煤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的议论不绝于耳,但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你认为下面观点合理的有
①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不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②资源性产品价格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③资源性产品价格提高应考虑城乡居民的生活承受能力 ④资源性产品价格必须坚持由市场形成的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7.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注: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用于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已超过了公认的国际警戒线。下列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有
①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②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下列措施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有
①调整分配关系,大力提高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④优化投资结构,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