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福建省四地六校协作文综试卷
- 资源简介:
共42小题,约11370字。
2011届高三四地六校协作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l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城市可能是
A.厦门
B.重庆
C.乌鲁木齐
D.上海
2.“十二五”期末该城市人口年龄构成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少年人口比重居中
B.中老年人口比重最小
C.青年人口比重最高
D.人口年龄结构呈多峰谷相夹形态
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小水含大沙”、“水大灾”。每年八亿吨泥沙淤积,造成下游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依然严重。据此回答3—4题。
3.读1976—1999年利津水文站黄河来水来沙特征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的年际变化大,呈递减趋势
②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成正相关关系
③1997年黄河的年输沙总量达到最小值的原因是当年黄河流域无降水
④黄河的年汛期径流量制约着年输沙总量的大小
⑤黄河的年径流总量最大值和年输沙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
4.读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与入海泥沙量和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的变化关系预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一定时,新增湿地面积和年均入海泥沙量成负相关关系
B.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3 m和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6亿吨时,年均湿地面积增加
5—10 km2
C.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4 m时,若增加湿地面积20 km2需入至少海泥沙量6亿吨
D.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5 m时,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吨是湿地面积增加的临界点
图甲中a、b、c、d是我国四个城市,图乙是图甲四个城市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图,据此回答5~6题
5.C城市可能是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6.软件工业最适宜布局的城市对应的百分比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明前茶是在春分到清明期间头轮采摘的绿茶,有贵如金之说,有的省份生产的绿茶只能叫做早春茶,而不是明前茶。
7.下列不属于明前茶品质较好的原因是( )
A清明节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清明节前采摘的茶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滋养
C清明节前气温比较低,茶树茶叶生长相对较慢
D采摘时时间尚冷,少受虫害侵扰,无需施加农药
8.下列省份能真正称为明前茶的是( )
A海南 B云南 C广东 D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