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挂上了树梢》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5080字。
《春意挂上了树梢》
韩发潮
一、教学目标:
1.以学生为课堂的根本,以学生生成的问题为依托,和学生一道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2.总体的预设目标为:涉及语言、人物和情感等方面的对比,文章基调,作者态度,写作背景探究,文章的结构和顺序以及人物的形象鉴赏。具体在教学中视学生的生成而灵活变通。
二、课前准备:
临时按“临近规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三、案例背景:
1.根据学校“生本教育”的实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譬如有言:“邓小平伟大之处在于把土地还给了农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生本”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而不单是我们普遍说的引导者。
2.借班上课,而“生本”要求课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春意挂上了树梢》一文是文浅意深,因而,以学生为本的设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和解决并由浅入深地来展开。
3.《春意挂上了树梢》一文属于《现代散文选读》中“是什么让我们感动”这一专题。其下解说已经说了:千般情感、万般思绪皆缘自内心,令人生厌的是“虚假”二字。因而,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反璞归真,要听的就是学生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情感,老师要少做预设和根本不要预设,一切按学生的天性来。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相信学生是有学习的本能的,也是能以“善”来解读文本的。
四、课堂实录:
◎老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萧红的散文——《春意挂上了树梢》,请同学们标好段落,便于我们交流。
◎老师:我先朗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体会,思考两个小问题。一是听读后懂了什么?二是有什么地方不够明白?
◎老师:朗读
★(学生手拿笔,认真听读,有些在作勾画。)
★(朗读毕,约8分钟)
◎老师:请同学们在互助组内讨论、探讨,等一会发言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提醒学生手中拿着笔)
★(教师随机参与学生的组内交流,约6分钟)。
◎老师:大家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自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