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语文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艺术与语文教学
广东省顺德教育局:陈德祖
美术、音乐以及综合艺术(电影、戏剧)与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有着息息相通的关系。语文离不开文学,而文学与艺术可谓孪生兄弟,其表现原则十分相似。又由于各种艺术常为学生所喜闻乐道,所以,借艺术阐述文学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思维形式而论,语文教材中不少教材诸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剧本),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它的产生与艺术是相通的。例如美术是将文字通过形象变为具体的、实在的、物质的、无声的图形;戏剧(影视)是将文字通过形象思维变为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可感形象。由此可见,文学和艺术的产生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它们的基本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是一致的。它们的关系是“相通”的。
从表现手法而论,绘画讲究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浓淡,层次的变化,布局的得当,而文学作品不也有很多地方和它相同吗?文学手段中的所谓“白描”不能直接移用了绘画艺术吗?人们有“诗情画意”之说,正说明两者的天然关系!音乐讲究以声动人,或跳跃起伏,或舒缓缠绵,或回旋激荡,以此扣人心弦,激起感情共鸣。而文章的骈散结合,长短错综,特别是诗歌,不也讲究一种音乐美吗?歌曲往往以词为基础谱写,电影文学是影片的基础,演戏自然离不开剧本,它们之间密可分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就拿“含蓄”这一表现手法来说,恐怕是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的。“无声胜有声”“言已尽意犹未尽”。诗写得含蓄,一字境界全出,给人以“言简意深,语胜千百”之感;含蓄的歌声余音袅 袅,使人有“绕梁三日”之感,“藏锋收芒”,语言深沉,如此等 等,不一而足。
既然艺术与文学不可分割,那么艺术之于语文教学,又何以能划出一条楚河汉界呢?因此在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讲述文章的写作特点(诸如谋篇布局,描写手段、修辞妙用)时,适当选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中实例对照,稍加点拔,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样做不少于如下三个好处。
第一,能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以“活”的记忆。譬如,在讲小说的环境描写,分析小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时,我以课文《荷花》(小说)为例,让学生阅读水生嫂在月下编席时的景物描写,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口头描述文中画面。这个要求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描述其意境。我肯定了学生的描述 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洋淀风情》的彩色组画,让学生欣赏,并让他们把各自想象中的白洋淀与彩色图画两相对照,修改自己的描述,并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我给学生讲述了景物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为人物创设了活动背景,它对人物性格起着强化作用。另外还要理解景物描写画面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这样教学,没有局限于一文或某项基础知识的狭小圈子,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以“活”的记忆,我相信这比用理论说教,就文论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生动和具体得多,记忆效果大概也好得多吧!
第二,能化枯燥为有趣,活跃学生思维。
有趣才有学习的劲头,因此上课有趣味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避免学生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的被动状态,我反复琢磨把课讲得绘声绘色,有意安插一些“话外之话”,让学生感到别具风味,从而迸发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