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21 11:19: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3150字。

  2011年福州一中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              ,靡有朝矣。(《诗经•氓》)
  (3)我闻琵琶已叹息,                       。(白居易《琵琶行》)
  (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6)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华山别记
  袁宏道
  少时,偕中弟①读书长安之杜庄,伯修②出王安道《华山记》相示,三人起舞松影下,念何日当作三峰③客?无何,家君同侍御龚公惟长从蒲坂回,云登华至青柯坪,险不可止,逾此则昌黎投书处④。余私语中弟,近日于鳞诸公,皆造其幽,彼独非趾臂乎?然心知望崖者十九矣。余既登天目,与陶周望商略山水胜处。周望曰:“闻三峰最胜,此生那得至?”后余从家君游嵾上⑤,有数衲自华来,道其险甚具。指余体曰:“如公决不可登。”余愤其言,然不能夺。
  今年以典试入秦,见人辄问三峰险处。而登者绝少,唯汪右辖以虚、曹司理远生、杨长安修龄,曾一至其颠。然面矜而口呿,似未尝以造极见许也。余至华阴,与朱武选⑥非二约,索犯死一往。既宿青柯坪,导者引至千尺㠉,见细枝柴其上,顶如覆铛,天际一隙,不觉心怖。因思少年学骑马,有教余攀鬣蹙镫⑦者,心益怯,后有善驰者谓余曰:“子意在马先,常恨霜蹄之不速,则驰聚如意矣。”余大悟,试之良验。今之教余拾级勿下视者,皆助余怯者也。余手有繘⑧,足有衔⑨,何虞?吾三十年置而不去怀者,慕其崄⑩耳。若平莫如地上矣,安所用之?扪级而登,唯恐崄之不至,或坐或立,与非二道山中旧事,若都不经意者。顷之越绝崖,逾沟,度苍龙岭,岭尽至峰足,地稍平衍。余意倦,百步一休,从者相谓:“何前捷而后涩也?”余曰:“蹈危者以气,善一而怖十,绝在险也;怖一而喜十,绝在奇也。吾忘吾足矣,去危即夷,以力相角,此舆卒之长,何有于我哉?”下舂乃跻南峰之颠,与非二席峰头待月。
  是日也,天无纤翳,青崖红树,夕阳佳月,各毕其能,以娱游客。夜深就枕,月光荡隙如雪,余彷徨不能寐,呼同游樗道人复与至颠。松影扫石,余意忽动,念吾伯修下世已十年,而惟长亦逝,前日苏潜夫书来,道周望亦物故。山侣几何人,何见夺之速也?樗道人识余意,乃朗诵《金刚》六如偈,余亦倚松和之。
  (选自《袁中郎随笔》)
  【注释】
  ①中弟:袁中道,袁宏道的弟弟。     ②伯修:袁宗道,袁宏道的哥哥。     ③三峰:指华山之莲花、毛女、松桧三山峰。   ④昌黎投书处:韩愈被贬谪到潮州,途经华阴,竟然上了华山。当他返至苍龙岭时,竟畏险大哭,写了一封书信,投到岭旁谷中,欲和家人诀别。后被华阴县令知悉,连忙用锦被把韩愈包裹起来,用绳索缒到岭下。如今龙口逸神崖留有“韩退之投书处”胜迹。 ⑤嵾上:武当山。  ⑥朱武选:即朱非二,袁宏道之友。  ⑦攀鬣蹙镫:抓紧马颈上的毛,收紧马镫。  ⑧繘:绳索。  ⑨衔:这里指台阶。  ⑩ 崄:同“险”。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陶周望商略山水胜处          优美
  B.然不能夺                      耽误
  C.余手有繘,足有衔,何虞        忧虑
  D.蹈危者以气                    高
  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作者对华山向往之情的一组是(    )(3分)
  ① 念何日当作三峰客    ② 闻三峰最胜,此生那得至
  ③ 见人辄问三峰险处    ④ 与朱武选非二约,索犯死一往
  ⑤ 余大悟,试之良验    ⑥ 吾三十年置而不去怀者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作者少年时代开始写起,当时兄弟三人在月夜的松树下看王安道的《华山记》,萌生了对华山向往之情。作者的父亲从华山回来后谈及华山的险峻,但这并没有打消作者登华山的想法。
  B.作者一直到他典试陕西后,才实现了登华山的心愿,而在他之前,汪以虚、曹远生和杨修龄曾经登上华山之巅。
  C.文章写作者到华山千尺㠉时,他面对险境产生了畏惧之意,转而联想到以前学骑马时的经验,并借此经验一口气登上了南峰之巅,最后一行人夜宿山顶。
  D.文章围绕作者对华山的情结展开,最后以作者对那些喜爱华山的朋友与亲人生死的感叹作结。
  5.把文中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之教余拾级勿下视者,皆助余怯者也。(3分)
  译文:                               
  (2)青崖红树,夕阳佳月,各毕其能,以娱游客。(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释】
  ① 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璘的起兵失败之后。
  ② 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
  ③ 漂母: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衣物的老妇人给他饭吃。他富贵后,重重地报答了漂母。
  (1)颔联中哪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2分)
  (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三谢不能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吴荪甫急匆匆跑进益中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看见孙吉人和王和甫在促膝密谈。他们告诉吴荪甫,杜竹斋抽走了元大庄的十万银子,造成了公司资金短缺。吴荪甫并不觉得十分意外,努力镇静,暂时搁下心里的公债问题,先来和他们商量怎样应付这件事。(《子夜》)
  B.秋分时节,黛玉又犯咳嗽,宝玉前来探病,劝她每天早起喝燕窝粥,黛玉十分感激,约他晚上再来跟自己说句话。黄昏时分,黛玉看着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心下觉得凄凉,于是写下了《秋窗风雨夕》:“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吟罢搁笔,此时宝钗前来探望她。(《红楼梦》)
  C.克洛德•弗罗洛从小就生性忧郁,庄重,勤奋,酷爱神学,不顾父母的反对,坚决要从事神职。父母没有办法,只好顺着他的性子。他博闻强识,才华横溢,20岁就成为了巴黎圣母院最年轻的神甫。复活节后一个礼拜天的早晨,一个“活生生的小东西”被放在圣母院外的木床上,没有被任何人看见,却被独自一人经过的克洛德发现并收养。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加西莫多。(《巴黎圣母院》)
  D.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探访玛斯洛娃,把状子拿给她签字。此时他下定决心要把打算跟她结婚的话说出来,但他刚要说的时候,玛斯洛娃却抢先提出了请他帮助受冤枉的狱友的要求。随后,聂赫留朵夫还是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在这个过程中,他闻到她嘴里的强烈酒气,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复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