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170字。
14.1.2函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会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二.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函数概念的含义比较抽象、深刻,往往不能一下子从其定义的文字真正地理解它,突破的办法是由具体的例子逐步过渡到抽象定义.)
四.教学过程:
问题设计 活动设计
问
题
情
境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量?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
这将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初步感知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探究一:
问题(1)中观察表格很容易发现:每当行驶的时间t取定一个值时,行驶的里程s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t=1,则s=60;t=2,则s=120……t=5,则s=300.
问题(2)中,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_______;午场x=205,则y=_____;晚场x=310,则y=_______.
问题(3)中,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每当重物质量m确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当m=10时,则L=______,当m=20时,则L=_______.
问题(4)中,很容易算出,当S=10cm2时,r=_____;当S=20cm2时,r=_____.每当S取定一个值时,r随之确定一个值,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
问题(5)中,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每确定一个长方形的一边长,即可得出另一边长,再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如:当x=1cm时,则S=______,当x=2cm时,则S=_______……它们之间存在关系S=_______.因此可知,每当长方形长度x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就随之确定一个值.
归纳: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中国人口数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亿
1984 10.34
1989 11.06
1994 11.76
1999 12.52
归纳: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前面问题(1)中____是自变量,___是_____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________,t=2时的函数值_______,t=2.5时的函数值______,…,同样地,在以上心电图问题中,_____是自变量,______是_____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______是自变量,_____是______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_________.
探究三:
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填表:
x 1 3 -4 0 101
y
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
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下表中的x与y是输入的5个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
x 1 2 3 0 -1
y 3 5 7 2 -1
所按的第三、四两个键是哪两个键?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它的表达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