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高三第二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 资源简介:
共38小题,约9000字。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高三第二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88 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O 16 Na23 S 32 C1 35.5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MHC)主要参与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下列说法与生物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A.MHC是一种膜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侧
B.MHC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C.器官移植时,受体和供体之间MHC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应发生率越低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膜细胞器参与MHC的合成
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中方向性的描述,合理的是
A.发生渗透吸水时,水分子的扩散是单向的
B.分泌蛋白合成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
C.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生物进化时,变异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下表中甲、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甲 乙
A 能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 不一定能产生酶
B 女性患色盲 外祖母不一定携带色盲基因
C 基因中碱基时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D 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 稳定性一定高
4.科学家利用病毒将四个基因导入皮肤细胞.使之转化成为“IPS”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该过程中“IPS”细胞
A.发生了基因重组 B.能够无限增殖 C.发生了再分化 D.遗传物质与皮肤细胞相同
5.科研小组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对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光合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 )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 h ) 呼吸强度(mg/100cm2• h )
甲植物 l 3 11 5.5
乙植物 3 9 30 l5
A.测定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甲植物叶肉细胞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当光照饱和时提高CO2浓度,乙植物CO2吸收量仍为30 mg/100cm2• h
D.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与乙固定CO2量的差值为1.5 mg/100cm2• h
6.某同学在参加远足活动的过程中,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此时
A.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内环境pH失衡,酶促反应加快
C.血浆渗透压升高,产生渴觉
D.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