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文学作品阅读审美活动中的应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9 20:0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理解与创新  感悟与塑造
浅谈多媒体在文学作品阅读审美活动中的应用
林秋人
〖摘要〗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机对话、读者与作者的对话的活动场所,尤其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使读者“变成一个在信仰上与作者发生必然吻合的自我”,更是文学作品阅读课的一个最富特色的重要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形声兼备,动静相衬,虚实结合,视听并用,动态展示文章精妙构思,从两个层面上诠释作品的象征信息,帮助学生达到“理解与感悟,创新与塑造”的境界。
〖关键词〗 对话 形声兼备 视听并用  理解 感悟 创新 塑造
一 对当前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的思考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前教改热点,许多老师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但是,如何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审美活动,仍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近年来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 学生成了观众,坐享他人阅读审美活动成果,没有参与文学再创作活动。
过分考虑多媒体视听效果,上课以课件代替阅读,虽然引起学生兴趣。但这时学生最多只是看了一部电影,没有参与把课文的白纸黑字变为形象的文学再创作活动,得不到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锻炼。如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先播放大量图文介绍作者,再演大段电影,而后提问:林教头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轻松答题,但人人脑中的林教头都是千篇一律的某演员形象,少了融入学生主观感受的人物形象,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的发展。
2.教学内容详略不当或课堂程序安排不当。
语文教学程序安排,也应“形散神聚”。课堂上播放图文音乐或朗读,都要互相照应,指向文章的中心和教学目的。这就要注意课堂程序的安排和课件材料的详略取舍。例如上《春》的语文活动实践课,用多媒体投影仪让大半班学生轮流展示自制的图画《我心中的春》,又让学生展示了自制的课件,这的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他是上图画课。因为教学与课文脱节,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如果他请学生就自己的画作口头作文或据课文意境作图并予以展示和评析,那么他上的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了。因为这样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或实现知识迁移。又如上《大自然警钟长鸣》,朗读和题解后,播放了大段环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