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8小题,约10620字。
山东省淄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2011.0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8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52分,满分2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3. 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N 14 H 1 S 32 O 16 Na 23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8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2.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施肥与CO2吸收量无关
B.与B点相比,A点条件下限制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与D点相比,限制C点玉米吸收CO2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与C点相比,A点施肥过少,限制了CO2吸收量
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4.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C.利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15N的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所有DNA中都有15N
D.给小白鼠提供15N的氨基酸,则在其唾液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5.如右图所示,物质甲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乙是一种淋巴因子;物质丙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丁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甲、乙、丙、丁的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控制甲、乙、丙、丁合成的物质是核糖核苷酸
C.物质甲、丁分别为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D.物质乙、丙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6.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