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五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导 入 新 课 五 法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孙泉荣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导入新课,是一种艺术,它同电影、小说、戏曲一样,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出色的导入新课的艺术犹如说书中的开讲,评弹中的开篇,演戏中的序幕,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起着课堂第一次信息反馈作用,是教师进行课堂第一次调控的依据,它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语文学科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语文学科的新课导入显得尤为重要。新课伊始,用几句贴切而精炼的引语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根据不同教材,不同课型,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成功的关键,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由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这是许多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要防止滥用,时代背景不必篇篇均作介绍,一般来说,写作年代距今久远而又文意含蓄,不介绍有碍学生理解课文的,宜用此法,如鲁迅的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茅盾的《风景谈》等。此外,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课文,如《反对党八股》、《与妻书》等也宜用此法。背景的介绍要力求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我在讲《鸿门宴》这篇课文时,先挂出刘邦、项羽进军路线图,介绍沛公与项羽相争时的军事形势:“在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两支声势浩大的队伍,一支是项羽的队伍,一支是刘邦的队伍,楚怀王曾与他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大怒,欲击刘邦。当时,项羽兵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兵仅十万,驻扎在霸上。项羽击破刘邦易如反掌。刘邦为了避免自己全军覆灭的命运,只带一百多骑兵,到鸿门赴宴,向项羽解释,于是,展开了一场严重而复杂的扣人心弦的政治斗争。请看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的吧。”这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军事、政治背景,带着悬念,抱着为刘邦十分担心的心情,去学习课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