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要义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要义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中学 李秀梅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①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学习与教学也总是为了满足这种或那种需要而进行的。可在当前的教学中,无论是教案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实施大都基于教师的出发点,为达成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师很少甚至不考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这样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②目前就语文学科而言“学习者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教师对阅读材料的一元解读与学习者渴望多元解读的差距;课堂教学就文论文,远离生活实际与学习者渴望教学贴近生活的差距;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灌输的容器地位与其渴望成为课堂主人的差距;课堂上过重肢体课文与学习者渴望对阅读材料的整体赏析的差距。
为了打破封闭和消解差距,我的应对策略是“开放”!开放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语文向生活世界的开放;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多元解读的过程;从过程角度讲,语文教学不应以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应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教学应避免对语文材料过细的肢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③
一、让课堂向学生的多元解读开放
多元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张扬个性的载体,是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些做法恰恰是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如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读《一面》定是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这种受政治说教而导致的一元解读,无疑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无情扼杀。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学生在自由阅读时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让教师拿到课堂上进行语修逻文的讲解,学生就变得兴味索然了。原因就在于教师把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垄断为教师自身或教参上的理解,造成一元化解读。当我们意识到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时,就会真正认识到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应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
由于学生作为感性主体在生活体验、思维定势、认识水平、认识角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客体(阅读材料)的切入点、共鸣点、感悟度及意蕴把握的差别。我在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让学生自由议论,谈谈各自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印象和理解。有学生有:“百草园的生活是充满童趣的,正如我们的幼儿园生活一样,而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有规矩且紧张的,正如从初一到初三的变化一样。”这时我没有生硬地加上封建制度之恶,而是鼓励他们进一步畅所欲言。有学生说:“虽然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是厌恶的,学习时也很顽皮,但他对学习又是很认真的,像‘上九潜龙勿用’这些难懂的词句他在多少年以后还能记住并写下来就证明了这一点。鲁迅能成长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也应该感谢三味书屋的生活呢!”又有学生说:“百草园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