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2011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全科试卷(9科1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生物文).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地理理).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地理文).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化学理).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化学文).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历史理).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历史文).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生物理).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数学理).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数学文).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物理理).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物理文).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英语).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语文).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政治理).doc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卷及答案(政治文).doc
浏阳一中2011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的一组( )
A、参禅 chán 禅让 shàn 谏诤 zhèng 战战兢兢 jīng
B、修行 xíng 道行 háng 偈词 hé 衣钵相传 bō
C、参与 yù 赠与 yǔ 稽首 qǐ 无稽之谈 jī
D、慰藉 jiè 狼藉 jí 裨益 bì 稗官野史 b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魏征(也写作“魏徵”),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他并不把皇帝的脸色作为自己言语的风向标,针砭时弊,直言不讳是他的作风。
B、在书中,我体味着俄国人对草原和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天空和飞鸟的咏叹,中国人对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度横舟的感动。
C、杨丽娟事件的核心内容本来是追星,属个人的隐私行为,不该多说,但媒体大肄报道后,使杨父骑虎难下,不得已演译了一场荒谬的悲剧。
D、十七大会议指出:精减机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部门要按步就班地逐步进行,把具体方案上报,待审订之后再执行。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是晚上九点钟,整个城市灯火阑珊 ,市民们在广场上尽情地游玩,欣赏“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
B、许星遥上星期到我校作励志报告,整场报告高潮迭起、精彩纷呈,非常给力。同学们掌声不断, 瓦釜雷鸣 ,好不热闹。
C、影视娱乐圈的人也喜欢乒乓,因电视连续剧《一起去看流星雨》走红的张翰,自从学会了打乒乓球后,便 一发不可收拾,成为青岛一家乒乓俱乐部的明星会员。
D、翻看前几年的报纸,发现好些以国际现象和见闻为题材的观感,早已成为 明日黄花 ,这不禁使人感慨“神马都是浮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浏阳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恶果。
B、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激励了无数青年走向抗日救亡甚而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道路。
C、由于毛主席亲临火宫殿,称赞其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使火宫殿名声大震。后来,王震、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到过火宫殿,并专门点臭豆腐吃。
D、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经济和科技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5.“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说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
A、《水浒传》和《聊斋志异》 B、《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C、《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D、《离骚》和《三国演义》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已纳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理:顺,天下太平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相:相互、互相
C、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 相:相互,互相
D、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罄:尽、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