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21 19:25: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11360字。

  2011年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一、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雁过也,,。(李清照《声声慢》)
  (3)斯是陋室,。,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大龙湫记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水自石城诸溪涧来,会于霞障之右],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循锦溪而行循:沿着B.不可胜数胜:超过
  C.相去数十步去:距离D.形状顿异顿:立刻
  3.以下句子中,全部属于描写大龙湫瀑布的形态的一组是:(3分)
  ①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②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
  ③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④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
  ⑤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千尺⑥乘云御风,恍惚仙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根据游踪先后介绍了燕尾泉、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
  B.作者认为大龙溪是天下第一奇观,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态丰富多变。
  C.文章除了下面描写,还运用铺垫、衬托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大龙湫变幻多姿的形态。
  D.文章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远离尘世的人生追求。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以岁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3分)
  (2)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到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简要说明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3分)
  (2)简要分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的精妙。(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魏军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开门归降。司马昭死后,司马炎逼曹奂禅位,当了皇帝,国号为晋,魏国宣告灭亡。孙皓即位为吴王,司马炎起兵伐吴,孙皓组织吴军大力抵抗,但最终溃败,至此三国归晋。(《三国演义》)
  B.黛玉看见宝玉送宝钗,产生误会,触动寄人篱下之感。暮春时节,在纷纷的花瓣雨中,黛玉感觉到了命运的悲惨,遂在沁芳桥畔手把花锄,携着锦囊,收拾片片残红,含泪葬花,借葬花悲叹自己的命运。(《红楼梦》)
  C.婚姻上,吴荪甫与林佩瑶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导致吴荪甫最终失败。(《子夜》)
  D.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他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卖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所有的人都有同行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疑,经涅赫留多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瑞珏之死的起因和经过。(《家》)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有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在我者”的“求”指的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即精神的自我完善。
  B.“求在外者”即所谓的向外之物,并不是一厢情愿地追求就可以得到的。
  C.孟子认为万物都为自己而存在,犹如自己的囊中之物,所以说“万物皆备于我”。
  D.孟子由“万物皆备于我矣”引出儒家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诚”和“恕”的追求。
  (2)联系孔子的主张,说说如何做到“强恕而行”。(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百家讲坛》对于讲座内容和讲师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流行文化的口味,而非正统学术的观点。像清代这样一个不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并非最重要最伟大的时代,可以成为长期话题,主要是因为流行多年的清宫戏为它笼络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其实《百家讲坛》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屡屡引发争议,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都处在一个有趣的位置,作为知识分子和学术研究者,他们首先被学术界质疑,被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同侪批判,而跟他们的半生研究都没有关系的老百姓(至少《百家》的拥护者大多是非学院派,而非正统的学术精英),这时却成了他们学术观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