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诗歌鉴赏的契入点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题目——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山西省祁县中学语文组 史德仁 030900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打下基础,散文如此诗歌更如此,所以说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1题目揭示内容
还是先看两首诗吧,第一首是这样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你会以为其内容写的是新妇初见公婆前不安的心理,但如果知道它的题目是《闺意进张水部》,那么便可以知道这是用闺房之意来询问张水部自己文章是否入时。同样是诗歌还有。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光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2、题目表露神情
有些题目想来也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有些题目一看便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如张久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很快的、很正确的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而这正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审视题目,挖掘题目背后的东西,这一定能使我们更快更好的切入本文。
那么,如何关注题目、怎样关注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呢?
1、 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词语。 理解词语,包括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
后的深层含义。比如陆游的《书愤》,意为“书写愤恨”。刘禹锡的《石头城》,不是指用石头筑成的城,而特指南京城,六朝时的南京城。对题目的字面意思有了清楚的了解,也就有助于我们准确的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而为鉴赏奠定基础。如前面提到的《闺意进张水部》《观书有感》,不看题目就不能了解其思想内容。《石头城》也同样知道“石头城”的特殊含义,才可能真正了解诗歌的主旨.
2、 揣测质疑,化抽象为具体
诗歌中的题目,虽然意思清楚,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括。更好地理解,需要我们作出揣测,作出质疑,把抽象的题目演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生动的过程,这或许对我们理解诗歌有更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