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写作教学中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5 13: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试论写作教学中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海安县隆政中学  胡国林 (226613)
感受与写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作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感受”,是指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过程中所得到影响或所获得的体会。我们在作文中,如果真正有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的作文就不会重复别人,就不会枯燥无味,我们就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首先,感受是作文的开端。福楼拜说过:“写好,同时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意思是说,写好作文,第一步是感受;其次才是想,即构思作文结构;最后是说,即把作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对周围的人、事、物、景没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就不会有写作文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感受能力的高低不同。即便是命题作文,也是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唤起感受的。当代作家王蒙说:“作为一个小说家,他什么都应该关心,什么都应该有兴趣,棒子面多少钱一斤,自由市场的白薯个儿的大小,上访的人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他认为:“一个对生活非常冷漠、非常厌倦的人,我想他是很难写出一篇小说的。”作家碧野很喜欢上街买菜,因为在市场他可以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而这些常常成为他开始创作的源泉。
其次,感受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任何文章,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结果,表现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感受。离开了客观事物,作者就无从感受、无从下笔。感受,正是连接客观事物与写作者的一根纽带。作者写作的行为过程就是个人对客观世界感受的抒发过程。没有对客观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这其中的道理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没有材料自然无法写好作文,即使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不会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如,抗日战争时期,鲁迅先生曾听陈赓将军亲口向他讲述苏区红军的生活,鲁迅很想写一部反映苏区红军战斗生活的小说,但最终没有动笔去写。原因就在于鲁迅先生没有去过苏区革命根据地,不熟悉那里的生活,没有感受与第一手材料,作为一个大作家,鲁迅先生当然不敢轻易动笔。
最后,感受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契机。任何一篇优秀作品的问世,都不是作者为一时消遣所写,而是根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是现实感受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冲动的结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令人激动、悲伤的活生生的客观材料,包括人物.事件等,这种强烈的感受使写作者受到心灵的震撼并产生了抒发这种感受的欲望,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写作欲望,最终必然会写出优秀的文章。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但是只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勤于观察,就会对周围的生活有所感受。这种感受由浅及深,日渐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