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12 12:19: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60个字。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本文的情趣,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5激发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珍惜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2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涵泳品味法。4延伸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图片导入,猜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徐州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端午的资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去品味端午的鸭蛋。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出示投影)
  2检查生字词。(多媒体出示)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将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端午风俗→家乡鸭蛋→端午鸭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哪些风俗是家乡独有的?
  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家乡的端午共有七种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前五种较普遍,后两种较独特。
  除此之外,还写了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儿时玩“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最后是补笔,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明确: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
  四品读课文,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1教师介绍汪曾祺的创作特点。(多媒体显示)
  汪曾祺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他的语言一方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另一方面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2学生朗读课文2、3、4段,自由选例品味评析。
  (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启发,讨论交流)
  例1“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些话都是朴素的“大白话”,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