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0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5 7:0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北京市东城区2000年抽样测试(一)
高三语文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娇矜  既往不咎  斥资  离群索居
B.明鉴  螳臂当车  城垣  倚马可侍
C.企及  复水难收  布署  龙盘虎踞
D.剂贫  完璧归赵  硗薄  纷至踏来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提高写作效率,他宁愿使用“汉王”电脑代笔,并一再说“我不是赶时髦哦”。
B.尽管近年来粮食储备充足,供过于求,我们也不能随意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C.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D.课题组成员认为,黎学庠教授所提供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的心理预期,鼓励居民增加 消费。
②只有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 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③冯老师的“码根码”汉字输入软件已进入电脑市场,他的生活   也有所改善。
A.即期  配置  境况  B.定期  配置  境遇
C.定期  安置  境况  D.即期  安置  境遇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保安员小魏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绝不让不法分子污染集邮市场环境”的誓言。人们称他是“护卫集邮环境的卫士”,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溢美。
B.一只发黑的藤编书箱,一把破旧的竹躺椅,放在哪儿都碍事,可祖父说跟它们有
“乡情”,不肯扔掉。我想,这是老年人特有的抱残守缺的心理,应当理解。
C.“漫卷诗书喜欲狂”,老杜手舞足蹈的形象,归心似箭的情态,借一个“狂”字
而毕现,即或李白也要为之拍案。
D.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时不我与,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言
“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里写的。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
走出陌生的境地。
C.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
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定会
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充分体现。

6、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前面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政府工作报告》不但以很长的篇幅谈论经济,
A.而且许多新的经济词汇和提法,如同一串亮点出现在报告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而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如同一串亮点般的新的经济词汇和提法,出现在报告
中。
C.而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报告中有一串亮点,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词汇和提法。
D.而且许多新的经济词汇和提法,如同一串亮点在报告中出现,人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7、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信,是最常见的一种应用文,是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南朝吴筠的
《与朱元思书》就是一封用骈文写的书信。
B.通知,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正文所发布的信息应准确、清晰,对
必须言明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得遗漏。落款要具发文单位和日期。
C.新闻,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除须有正标题外,也可以有引题或副标题。
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和结语。
D.请示,是下级向上级、个人向组织请求指示或报批事项时使用的应用文体。从行
文关系看,它属于下行文。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都是他的代表作。
B.剧本《虎符》、诗歌《团泊洼的秋天》、长篇传记《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分别
是郭沫若、郭小川、吴运铎。
C.两人以同一题目作文,且成名篇,古代有苏洵、苏辙的《六国论》,现代有朱自
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牛虻》(爱尔兰)、《玩偶之家》(挪
威)的主人公分别是保尔·柯察金、亚瑟、安娜。

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上元节(正月十五)之作,时南宋已亡。
A.“铁马蒙毡”,暗指当年“金戈铁马”的抗元之势今已不在。这四个字中包含着
词人的无尽憾恨。
B.“银花洒泪”,景情交融,耐人品味:元宵节火树银花的景象,更勾起了亡国遗
民屈辱、悲凉的感情。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描写元人以鼓噪庆祝胜利,意思在说明入
主异族不会欣赏汉人的歌声。
D.下阕写佳节思故国的愁绪,比辛弃疾“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
更多了几番怨懑与无奈。

10、对下面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白芙蓉 屠岸
一株白芙蓉,静静地站在石墙旁,
每次走过,我总要对她凝视。
她始终静静地站着,端庄而矜持,
过后,她送来一丝淡淡的清香。

这一回,我又从她的身边走过,
她的枝桠微微地倾斜向一方,
她神态依旧,只是添了点忧伤。
我久久地看着她,直到她面带羞涩。

我仔细审视:为什么她情绪异常?
一只花蜘蛛在结网,蛛丝把芙蓉枝
同傲慢、华贵的紫薇联结在一起。

我立刻动手,扯断了纠缠的蛛丝。
她立即站正了,腼腆中仍带着端庄。
我告别。她送来一阵浓列的香气。
A.诗人对“白芙蓉”的描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拟人,“白芙蓉”是人和事物的化身;
对诗中的“花蜘蛛”、“紫薇”也应这样理解。
B.“白芙蓉”柔弱、华贵,容易博得同情,但她傲慢、怯于恶势力,所以“我”谢
绝了她的回报,委婉地表示出不愿与她为伍的态度。
C.诗人写“白芙蓉”、“花蜘蛛”、“紫薇”的关系以及“我”对它们的态度,形
象地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对匡扶正义的赞美。
D.这首诗,咏物言志,并略有叙事的成份,展示诗人美好的心灵;诗中蕴涵着一种
理念,美好的事物总要被美好的心灵所护卫。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郑玄字康成,少为乡啬夫①,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