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初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4 12:4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初探
广西桂林阳朔五中:玉树临风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的体会是:
一、重视"读",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这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通过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入作品美的意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 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就是要重视朗读。朗读,可以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原法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教师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领着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都能够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效果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
二、适时"导",鉴赏美
读,已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但这才是审美的初级阶段。毛泽同学志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要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美感,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引导。笔者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无疑激疑,引导鉴赏
语言大师们在塑造人们形象时,对人物"道白"是很下功夫的,学生初读觉得平谈无奇,这时教师就要在无疑处激疑,引导他们深入鉴赏。 《守财奴》一文中写到:"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啊,救救我们!'"乍一读,好象并无妙语。此时,教师在学生平静的反应中抛出一句:"一个'瞪'字怎么会吓得太太大呼上帝喊救命呢?这是一种什么眼光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有的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来赏析它的妙处;有的联系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来说明;有的从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超越温情的家庭关系来认识这一叫声的深刻内蕴。这种鉴赏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独特的审美感受。
2、推波助澜,升华主旨
有时,读一篇好的作品往往叫人忘情其中。《一碗阳春面》的教学已进入尾声,而学生的阅读激情正浓,这时教者顺势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更深层次:"当母子三人走进北亭面馆时,店里为什么会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呢?这符合生活的逻辑吗?"问题提出后,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一致认为,这符合生活逻辑,因为母子三人的自强奋斗精神已使人们崇敬,他们的经历已对人们产生了感召力量。为了使作品的主旨在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教者还可再问学生:"你们从母子三人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这就使作品的主题在学生的心中内化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