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5 22:04: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10字。

  《都江堰》课堂实录
  齐河县第一中学  刘娟   2010年7月29日
  一、在音乐声中,教师介绍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创设教学情境:
  师:38年前,一位浙江余姚的小伙子走出了群山,15年前,这位不再年轻的“小伙子”又走向了群山,这一走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走出来的,诚如他在《千年一叹》自序中说的:
  (PPT显示)
  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粗糙。
  他就是余秋雨。
  二、学生探究文章的三处“对比”:
  师:第一次读《都江堰》,我只是被余秋雨的文字吸引,多读几遍,才发现:比文字更有意味的是文章中的三处对比。昨天,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大家读过几遍?你们找到了几处对比?
  生:读了两遍。
  师:两遍恐怕只能算初读吧。你读了几遍?
  生1:5遍。
  师:好。你能谈谈你找到的“对比”吗?
  生1:我找到了一处,在课文开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师:好。是不是能问你,理由是什么?
  生1:作者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对比“都江堰”与“长城”的历史贡献。
  师:请大家把“不是……而是”划下来。还有第二处吗?
  生2:我找到了第二处。在第三节:“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坝的命令,智慧、仁慈、透明。”
  师:请你归纳一下,是“谁”与“谁”的对比?
  生2:我想是秦始皇与李冰的对比。
  师:妥当吗?
  生3:我认为这样的归纳并不妥当,因为余秋雨并不想说明李冰比秦始皇智慧、仁慈。
  (众生笑)
  我的理由是:同样在第三节中有“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场而成为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个“而”就是一个明确的表示对比的词。所以,第二组对比应该是“李冰”与“上至秦始皇下至普通官僚的官僚群体”的对比。
  (掌声)
  师:欣赏你的发言,一是因为有理有据,特别是那个“而”字的品读;二是特别有见地,你的“官僚群体”这个概念来自于原文的“一批批”,你读书读到点子上了。
  生4:老师,我还找到了一处对比,不知道对不对……
  师:说说又何妨?
  生4:第二小节“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我想是“强悍”与“规整、企盼、众目睽睽”的对比……(颇不确定的样子)
  师:好,请坐。这种说法大家认可吗?
  生5:我不同意。试问:“强悍”与“企盼”、“众目睽睽”能构成对比吗?我知道他想讲江水在经过都江堰前后的气势大不相同,这的确是一层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