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000字。
教材:地理必修2(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
(2)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地选择农业区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能具体分析一些事例,提高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结合实际生活,了解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稳定的,社会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这些因素可以改造,向更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方向发展。从而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
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双边活动 教学思考
1、新课导入
简单介绍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业的概念(狭义的农业和广义的农业)。
水稻种植业 畜牧业
地理位置
与地理环境各因
素的相互联系
(过渡)观察课本42页的图3.1和3.2,比较说明这两个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异同点。
区位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比较分析,从而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图片形象而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双边活动 教学思考
2、讲解新课讲解新课 (过渡)由此可见,两地由于各自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等条件的不同,导致了两者不同的农业类型。那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
(投影)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条件(光、热、水)
1、自然因素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运输
2、社会经济因素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