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生活与哲学》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2 6:11: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含文理两套试卷,约13920字。

  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问卷)
  高二《生活与哲学》(文科)
  命题时间:2011年1月
  卷Ⅰ(模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既有美学上的情感体验,又有伦理学上的自然关怀,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要求在生活中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统一。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哲学
  A.是改造自然的学说B.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都是科学的世界观D.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
  A.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B.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唯心主义D.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
  3.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
  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5.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对于精彩的幽默和笑话,女性的反映比男性更明显,产生这种差异的胜利基础源于女性大脑的左前额叶皮质及负责对外来刺激产生反映的伏隔核比男性更加活跃。上述材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来源于人脑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6.抗日战争期间,《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松花江上》等歌曲,鼓舞了千百万抗日军民奋勇杀敌。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对象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人懂得自己活动的全部意义
  7.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
  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
  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真实体验。回答5-6题:
  8.意境最充分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9.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
  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社会实践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0.下列成语或典故,能够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
  ①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②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吃一堑,长一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理科)
  高二《生活与哲学》
  命题时间:2011年1月
  卷Ⅰ(模块考试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既有美学上的情感体验,又有伦理学上的自然关怀,体现了
  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要求在生活中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统一。这从一个侧面表
  明了哲学
  A.是改造自然的学说B.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都是科学的世界观D.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2.“环境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对生活的思考。”这说明
  A.哲学和环境科学没有本质的区别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D.哲学是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展开的
  C.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D.理念和意志谁是世界主宰的问题展开的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物质性B.主观性C.多样性D.普遍性
  5.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对于精彩的幽默和笑话,女性的反应比男性更明显,产生这种差异的胜利基础源于女性大脑的左前额叶皮质及负责对外来刺激产生反应的伏隔核比男性更加活跃。上述材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来源于人脑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6.古书《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①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②把事物运动归结为意识的运动③肯定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④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
  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真实体验。回答8-9题:
  8.意境最充分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9.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
  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社会实践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B.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对象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人懂得自己活动的全部意义
  1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
  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
  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
  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