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改”活动中贯彻研究性学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语文“课改”活动中贯彻研究性学习
梁山一中语文组 陈丕超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研究性学习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一、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运用研究性学习就必须明了他的涵义。传统的语文教学,因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方法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尽可能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力求尽可能多地接受知识,这样就形成了“灌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使学生积累不少知识,但对他们的个性发挥、能力培养却作用不大。特别是在教学中,因为过多地注重知识积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定位在对考点的分析上,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往往很少有自身情感的投入,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依样画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很少顾及。而所谓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或是科研含义上的对某一门类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所使用的钻研、推究的含义,而是依托于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