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一中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回头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29 19:47: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小题,约9920字。

  绍兴一中2010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语文回头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框(kuānɡ)架   嬗(shàn)变   洗涮(shuàn)   舐(shì)犊情深
  B.奇葩(pā)     羞赧(năn)   骠(biào)勇    宵衣旰(gàn)食
  C.胼(pián)胝   给养(jǐ)   沉疴 (kē)  捉襟见肘(zhŏu)
  D.妯(zhóu)娌   笑靥(yè)     恪(kè)守      暴戾恣睢(su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B.咱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尽地主之谊的优秀传统。孔老夫子也谆谆教导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我们快乐地接待朋友,尽心尽力。
  C.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恼人的“春季综合症”也接踵而至,虚弱无力、心情阴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是其具体表现。
  D. 面对陈水扁家族海外存钱事件,民进党一片切割之声,落井下石者有之,坐壁上观者有之,陈水扁已经没有能力扮演当局的主导角色。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处于心性未定的年纪,向往英雄,在参差不齐的影片的影响下,很容易冒险蛮干、冲动行事。(良莠不齐)
  B.这些人,还要继续活跃下去,“推销”五花八门、似是而非的观点;就像树林子里的鸟,有夜莺,也有夜猫子,各站各的枝,各发各的声。(模棱两可)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文中有不少看法都是管中窥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一孔之见)
  D.他一直把杨先生当成最好的朋友,怎么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位“最好的朋友”暗箭伤人,使他的生活和事业遭受重创。(含沙射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卡尔维诺的这本书,固然是作为一本独立的著作为读者指示未来的方向,但它也让读者有机会去窥探他本人的来源。
  B.中国人口多,就业需求大,推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缓解国家发放养老金的压力,但势必将导致年轻人就业困难。
  C. 近年来,一个被冠以“21世纪最牛的汉字”开始悄然流行,它就是“囧”。
  D.就仿写而言,与写作教学目标要求中的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属于同一范畴。
  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依次是(  )
  当我开始我的写作生涯时,像每个青年作家那样有一个明确的迫切感,就是要表现自己的时代。                                                   。
  ① 我试图在推动我写作的那种富于冒险精神的、流浪汉小说式的内在节奏,与世界那乱
  作一团的、有时充满戏剧性有时充满怪诞感的奇观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②也许到了那时候,我才渐渐意识到世界的重量、惯性和暧昧性——这种特质从一开始就如影随形紧跟着写作,除非你想办法躲避它。
  ③很快我就意识到,在理应成为我的原材料的生活事实与我希望在写作中体现的轻逸笔触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我必须付出日益巨大的努力去跨越它。
  ④我满脑子良好的愿望,试图使自己与推动本世纪各种事件的那些无情的能量联系起来,不管是集体事件还是个人事件。
  A.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 ③②①④
  6.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阿拉法特的话表明了他对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包含了三种信息,请分条写出。(4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对画线句作简要点评。(5分)
  有位部长,出身贫寒,学历不高,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有记者调侃他,故意问:“请问部长先生,做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性?”部长意味深长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不头晕。”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