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阅读中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美,在朗读中
没有美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美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大纲》上也明确规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材中荟萃了诸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素材。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标?朗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手段,它在提升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老师应从语言入手,抓住美的形象性和情感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音乐美,想像作品
的意境美,体验作品的情感美。
一、在导读范读中,营造气氛美。
好的课堂气氛,应是教师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这就要求教师在导读范读过程中,用娴熟的语言技巧“粘”住学生,用情感的魅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
如教朱自清的《春》,授课一开始,我是这样描绘的: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感到无穷的力量。今天,我们与春天有个约会。短短两句话,就将学生引入春意盎然的诗一般的境界中去了。导读时,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去网上观看一些美丽的图片,加上班得瑞的钢琴曲《春野》的伴奏,调动起学生的想像思维,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身心愉悦,跟着老师走进春天的美妙意境中。
“感人心者,莫先发乎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或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读录音都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感染力。用真挚的情感熏陶感染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带着一种审美期待跟随老师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