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语文课堂与教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改:语文课堂和教师
广西崇左罗白中学:贝克汉姆
新的世纪,中国在腾飞,经济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人们更关注新的机遇和挑战时,我国也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阶段。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如何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如何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堂课,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它对学生的培养方向立足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师角色定位,要重新审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定位,以前教师一统课堂,我说了算的专制教学已经落伍,已远远的与时代脱沟,学生再也不是收音机,再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惯习的改革被提到教师的案头上来,尤其是师生关系如何优化,更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现实的挑战,总是超乎现存理论的。”(北师大陈孝彬教授)创新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从教育上提高人的素质。我国领导人曾多次重申: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然而,面对市场经济,时常有老师抱怨物质待遇低下,而作为学生、家长、领导又常常对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低下深感困惑。我想,这对矛盾应该是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点工程之一。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不难发现:长期以来的社会氛围,乃至于教学观念,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从而制约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深刻认识创新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教育要改革,思想必先变。
教师职业的连续性、广延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教师要互相团结,搞好合作,要有合力,才能创造奇迹。教育产业化也显示教师的工作是个体劳动,集体成果。韩守宏的《“效应”种种话教育》(《福建教育》2002第一期)中的“短板效应”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学生,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他能成多大才不是决定于一、二个科目好,而是主要取决于他最薄弱的环节。这或许是智力因素,或许是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