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3160字。
《曹操献刀》说课稿
福建省光泽县第一中学 庄丽红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曹操献刀》,《曹操献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单元第一课,“曹操献刀”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鲜明生动的英雄人物形象,而曹操无疑是《三国演义》中刻画得最精彩的一个人物。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他一生征战,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曹操献刀》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篇课文一共包含两个情节:刺杀董卓未果;逃亡途中杀死其父结义弟兄吕伯奢全家。而这两个情节,恰恰反映了曹操性格的两个方面:既“雄”且“奸”。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的编写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根据这一特点,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重点、难点:
1、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2、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与学法指导:
教法: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关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另外,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要采用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学法:
曹操人物形象复杂,因此学生可以课前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课堂上,要通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确,三国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