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政治《必修1》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小题,约5830字。
陕西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政治《必修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5个,共50分)
2010年3月28日,由云南省民政厅协办的“奉献爱心,赈灾送水”援赠仪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等人共同向西部干旱灾区捐赠总量达5300吨,价值1300万元的饮用矿泉水。据此回答第1—2题。
1.材料中向西部干旱灾区捐赠的饮用矿泉水( )
A.是商品 因为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 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是商品 因为有价值 D.不是商品 因为不用于交换
2.在云南某些干旱灾区,一吨自来水可以卖120元,而在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5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3000元/吨。人们可以感受并计算出矿泉水比自来水的价格高,但是不购买却不需要支付现金,这是因为( )
A.自来水的价格是偶然出现的
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C.人们购买矿泉水和自来水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D. 生产矿泉水和自来水只供生产者自己享用
3.假定2010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商品的价格为l元,如果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 )
A.1元货币的购买力 B.2元货币的购买力
C.1元货币的购买力 D.O.5元货币的购买力
4.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月后,欧元贬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小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5.消费有两大前提,一个是购买欲望,一个是货币支付能力。高收入的人有支付能力,但消费欲望不高,中低收入的人消费欲望较高,但又缺乏货币支付能力。因此,提高中低群体收入是解决消费问题的关键。以下措施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②加大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力度 ③提高城市低保、社保、离退休金 ④加大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美国GDP的75%是靠消费需求带动的。然而自2007年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持续引发经济消费需求增长下滑,并导致2008年9月美国出现金融危机。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