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 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 学
目 的 1、熟读并背诵文章,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2、积累文言词句。
3、学习文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 自学课文,积累一些实词、虚词、通假字。
2、 熟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3、 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自学
教 具
准 备 录音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导入,都属“永州八记”,都为写景抒情的文章。
2、可叫学生试背学过的《小石潭记》或片断。
二、 介绍写作背景:
1、 唐宪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心情郁闷,只好借娱情山水来排遣。
2、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三、 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朗读),学生注意注音与停顿。
然后可让学生齐读、指名读课文,读顺畅来。
易读错的字:
僇 惴 斫 榛 莽 箕踞 衽 岈 垤
攒 蹙 遁 萦 塿 颢 觞 颓 冥
四、 根据注释,粗通文意划分层次:
1、第一段(概写):总述未识西山以前的游览情况。
第一层(第1句)写获罪谪居的心态。
第二层(第2句)写漫游永州。
第三层(到“起而归”)写游赏的率性。
第四层通过转折引出西山的怪特。
2、第二段(特写):写西山的卓而不群,寄寓自己的心志。
交代时间、地点、去西山,登西山,赏西山,西山宴饮,感游西山,志游西山。
五、 再读文章,思考问题:
1、 本文骈散结合,其中有一些骈句,请画出来。
如: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等。
2、 本文还运用了一些顶真(针)的修辞手法。
如:觉而起,起而归。
3、 本文长短句结合,请举一些例子。
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 在课文中画出写下面内容的句子。
①写作者毫无目的地游览的句子是什么?
②写作者游西山之前游览了很多地方的句子是什么?是怎么游览的?
③写登上西山而望远的句子是什么?
④感叹西山宏伟气象的句子是什么?
⑤写在西山宴饮的句子是什么?
⑥写作者流连忘返的句子是什么?
六、 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全班齐读课文。
二、 结合注释细读课文,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教师要善于复习以前学过的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思。
自:从。为:成为。是:这个。恒:长久。则:那么,就。
施施而行:表修饰。徒:同伴。穷:穷尽。回:曲折。披:用手分开。
更:进而。卧而梦:表承接。未始:未曾。
指:指点。异之:以之为异。缘:沿着。斫:砍伐。高:山顶。
高下:高低。若:像。累积:叠加。莫得遁隐:没有什么可以逃出视野的。然后:这样之后。类:同类。涯:边际。穷:尽头。觞:酒杯。就:接近。入:落山。向:从前。于是:从此。
为文:写。志:记,
三、 请学生试译课文,纠正其翻译错误的地方。注意几个一词多义的字:
如“为”、“而”、“穷”。
以前学过的有:免冠徒跣、回清倒影、披坚执锐、绝类弥勒、寻向所志,处处志之等。
四、 学习本文写作特点:
1、 对比与映衬:
文章开始写被贬后的忧惧、苦闷的心情,写游山玩水的乐事作对比,给“山水之乐”定下了一个悲凉的情调。
第一段先写未得,第二段写始得,反衬出对西山的惊奇、颀喜。写万物的渺小,反衬出西山的特立。
2、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其实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而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于山水以个人的情志。表示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五、 对比这篇文章与《小石潭记》的不同。
本文多议论抒情,写景多寓意,写西山实际上是写自己的襟怀和个性。
《小石潭记》则较少议论抒情,多客观描写。如对潭水和鱼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