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二中南北校区2011届第一次联合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410字。
河北石家庄二中南北校区2011届第一次联合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曦 审核人:甄秀芳 李仲瑞 王晓民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主观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在姓名后注明班级)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一、(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摇曳 卓而不群 黔驴技穷 船到码头车到站
B.安详 文过饰非 无耻之尤 螺蛳壳里做道场
C.家具 集思广益 入不敷出 无事不登三宝殿
D.抉择 胁从不问 耳根清净 识时务者为俊杰
2.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很突然,刚刚还是风和日丽,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而来,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几度。
B.那句著名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想必凡是读过初中的人都耳熟能详,它砥砺人们在黑暗中奋进,向着光明跋涉,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
C.得知在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年度会议的胡锦涛主席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消息,严阵以待的各国记者早早地来到了会场。
D.许多菜肴具有养肝护肝的独特疗效,其中“红枣炒银耳”,红白相间,晶莹剔透,不仅秀色可餐,更是护肝佳品。
3.下列各项语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B.今年以来,我国面临内有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经济运行一些突出问题的掣肘,外有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加重等前所未有的挑战,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C.为避免2008年9月18日前生产的大白兔奶糖与用合格奶粉生产的大白兔奶糖不产生混淆,冠生园集团已通过设在全国的销售中心,通知各地经销商于10月15日前召回大白兔奶糖。
D.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氧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4.将后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的心不也正如这盛水的容器吗?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挫折、苦难和种种的不如意也许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就让你的心胸像海洋那样宽广! 。
①与人交往,真的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②这样的人,才会真正的内心和谐
③这样的人,才会走向人生的顶峰
④这样的人,才会成为众人心目中可亲、可敬的知己
⑤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心胸狭窄的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⑥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①⑤⑥④②③ B.⑤⑥①②④③ C.⑤⑥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⑥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植物的“眼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学家认识到,植物除了能利用阳光进行光能合成外,还有更多的功能。植物通过许多复杂手段获取并解读阳光携带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
植物的开花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大多数植物能做到与季节变化保持高度一致。如果白天时间太长,某些种类植物就不会开花;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白天持续足够长的情况下才会开花。观察结果表明,植物能随着季节的变化估算出白天的变化长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会区分白天和黑夜,测量时间长度,综合各种信息。植物真的具有这种能力吗?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植物通过受光体测量光线一样,它们也能测量时间,准确地说是通过生理钟来测量的。
早在很多年前,植物学家就已认识到,光在决定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开花时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那时的科学家认为,光合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个结论有些过于简单化。实际上植物不是通过聚集光的能量,而是通过搜集和加工光携带的信息来促使其生长。虽然植物没有感觉器官来感知光,但其体内的每个细胞内都生有受光体。受光体就像它的眼睛,能使植物感觉到光的存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以及颜色的相对比率。
光携带了大量信息,而植物能够解读这些信息。植物是通过“研究”白色环境光(由各种颜色组成)开始解读光所携带的各种信息的。
植物不仅能测量各种颜色的密度,而且还能测量某种颜色配对的比率。科学家们曾做过一项实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植物通过测量红色与远红色之间的比率能“看见”其他植物叶子的阴影。这一观点认为,植物所处的环境如果过于浓密,其他植物反射的远红色光就会增多,而吸收的红色光就会减少。因此,植物只要检测出红色和远红色光之间的比率,马上就会知道它是否被遮挡了。
随着植物视觉系统的发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植物在分子层面的工作原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适应了一天24小时的循环形式,植物当然也不例外。大部分生理过程都是按一天的生理节奏进行的,早在1930年,德国生理学家欧文•勃宁就认为植物通过其体内的生理钟测量一天的长度。但是生理钟并不像机械钟那样准确,其循环周期只是大致接近24小时。因此,生理钟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以与太阳的循环周期保持同步。植物的感光受光体就起这种作用。
1998年,植物生物学家史蒂夫•凯和他的研究小组第一次鉴定了一种能让植物生理钟保持同步的受光体。这些分子就是光敏素和隐秘色素。植物学家克林•皮特恩认为,生理时钟直接促进植物生成一种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同时他又指出,无论是这种分子还是受光体都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促使植物开花。
植物学家对近来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发现了植物通过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使其生长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8期,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植物“生长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植物能够聚集光的能量来进行光能合成。
B.植物能够获取并解读阳光携带的各种信息。
C.植物能够通过体内细胞的受光体感知光线。
D.植物能够借助光体来调解自己的生理时钟。
6.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其体内生有类似动物眼睛的用以感受光的器官。
B.阳光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都与阳光密切相关。
C.光能合成是植物的一个次要功能,获取并解读阳光中负载的各种环境信息是植物最主要的功能。
D.生理钟促进植物生成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从而促使植物开花。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