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一中2005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威海一中 魏倩莹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共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劲敌难当(jìn) 暴霜露(pù) 狭隘(ài) 歆羡(yīn)
B、不可遏制(yè) 畸形(jī) 濒临(pín) 国粹(cuì)
C、满腹经纶(lún) 纤弱(xiān) 蹊跷(qī) 遗赠(wèi)
D、怏怏不乐(yāng) 酵母(jiào)禅让(chán) 俯瞰(kàn)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战栗 一脉相成 直截了当 长躯直入
B、暇疵 妇孺皆知 莫名其妙 声名雀起
C、自诩 德高望众 太平盛世 名列前矛
D、编纂 殒身不恤 愤世嫉俗 一筹莫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次全市高中足球赛,我校足球队得了冠军,大家欣喜异常,泰然自若。
B、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没有一挥而就的捷径可走。
C、部分学生对于学校里自来水龙头长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现在假使我们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工作。
D、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几乎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为( )
A、举(拿)以予人,如弃草芥 始速(招致)祸焉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终继五国迁(改变)灭
B、有怠(懈怠)而欲出者 盖(大概因为)音谬也
而渔公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说出) 不出,火且(将要)尽
C、抑本(原来)其成败之迹 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泛指绳索)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D、桴止响腾(传播),余韵徐歇。 汝识(知道)之乎
微风鼓(振动)浪,水石相搏。 何可胜(尽)道也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次联赛大爆冷门的八一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以1:1逼平了志在卫冕桂冠的申花队。
B、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C、采用各种办法培养现代企业人员的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水平,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D、“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的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日益扩大的市场。
6、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B、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的心血!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l0题。(12分,每小题3分)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