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的变化》ppt1
- 资源简介:
共18张。有课件,有教学设计,有学案。素材全面,使用方便,适合新课教学。
《4.2位置的变化》教学设计
虹苑中学 陈袁凤 2010.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二节,第一节学习了数量的变化,在感受了某个问题中变化的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后,本节课通过描绘从学校到家的行走路线、台风的路径等引导学生感受位置的变化,以及用一对有序实数对精确描述点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知,对课本提供的问题情境加以改编和添加,更加方便于学生由情境中得出结论,设置数学活动,经历观察-思考-操作-实践-归纳等活动过程,用数量刻画位置,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数量的变化,并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能较好的完成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平面上根据数据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有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描述位置变化方法的多样性,并以棋盘等实物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完成较为精确的定位和对位置变化的描述。
教学目标:
1.会选择合理的方法描述事物位置的变化,能根据经纬度确定移动事物位置变化的路径;
2.经历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方法的探索过程,会用变化的数量描绘事物位置的变化;
3.通过研究数量变化和位置变化的联系,感受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感受用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研究这些变化.
重点与难点:会用变化的数量描绘事物位置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现实生活中,人们既关心事物数量的变化,也关心事物的位置变化。
例如:行驶中的汽车、飞行中的火箭、航行中的船只、移动中的台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