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第月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7250字。
宁夏育才中学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第月五次月考试题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答题卡与第Ⅱ卷上交。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 B.井田制瓦解与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密切相关
C.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了井田 D.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度
2.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这个源于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最有利于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分封制 D宗法制
3.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5.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的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的地位
D.朱熹理学的出现形成了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6.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7.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洋》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这,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