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3400字。
《古今言殊》教案
一、导入
【ppt】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问题:请同学们把其中的需要解释的字词划出来。
设想:修,形,貌,服,冠,窥,甚。
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些字词解释一下。
过度:好,解释很好。通过解释,同学们就能读懂这段话,就是我们今天的语言了。但是没有解释的话,我们的阅读就会有困难。可见时间的变化,给我们的语言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时间的变化,给我们的语言带来了哪些变化。请看课文第6页,《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二、词汇的变化
问题: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上的这段话,刚刚同学解释了这些字词,说明古今语言在词性上有什么变化?
【点拨】请你看大屏幕的左边,这是古代的词。从外表上看有什么特点?在看大屏幕的右边,这是今天的词,在外表上又有什么特点?
设想回答:是以单个字为主。单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说明这是一个单音节词。而今天的语言则是以双音节词。
【总结】对,这就是古今汉语在词形上最显著的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板书:变化之一,词形变化:单——双)
【过渡】因此,我们再翻译古文的时候,应该把里面的一些单音节词解释为今天的双音节词。即应该一字一字的解释和翻译。本着这个规律,我们来练习一下。
【ppt】:《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
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很好。这是单音节的词。但是有些时候,现在的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那又怎么办呢?我们来看一下
【ppt】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之学者必有师
问题:这里的博学和学者分别作何解释?
【分析】可是博学的今义是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学问丰富。 而古义是广博的学习这里学者的今义一般认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风潮的人。近义词可以是专家、顾问等,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而古义学者是求学的人。大家还能想到这类的词吗?相同的外衣不同的内涵。
【总结】从中,我们看出古今同形的词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因为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所以,下次我们看到这些相同词形的词要注意了。
【过渡】除了词形即最外表的变化之外,古今语言还有别的什么变化吗?我们接着继续来看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