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的创作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的创作
天津师范大学 刘蔷
元代水浒戏是小说问世前水浒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小说创作对杂剧情节人物多有取舍之处。这种取舍有利不弊,一些元剧情节人物上自身的缺陷是小说作者取舍的原因。
一首先,情节的继承。一些杂剧究竟是元人创作还是明人创作存在争议,比较确定是元代作品的有28种。其中保存至今的6种:《李逵负荆》、《双献功》、《燕青博鱼》、《还牢末》、《争报恩》、《黄花峪》,只有《李逵负荆》的故事在小说中可以找到。另外,剧文已佚,剧目尚存的有22种,其中与《水浒传》有关的,有人说9种,有人说10种,二者所列举的剧目也不尽相同,综合起来有以下11种(标*为一致观点):*1、折担儿武松打虎(对应23回《景阳岗武松打虎》)
*2、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对应26回《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3、黑旋风乔断案(对应74回《李逵寿张乔坐衙》*4、黑旋风斗鸡会(对应简本《李逵异境遇仙翁》)
*5、小李广大闹元宵夜(对应33回《花荣大闹清风寨》)
*6、张顺水里报冤(对应65回《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7、燕青射雁(对应90回《双林渡燕青射雁》)
8、病杨雄(对应45~46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9、宋公明劫法场(对应39~40回《梁山好汉劫法场》)
10、一丈青闹元宵(对应《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明府》)
11、征方腊(对应百回本91~99回;简本有《宋公明领敕征方腊》)
不知有无关系的四种:1、板踏儿黑旋风2、窄袖儿武松3、全火儿张弘4、宋公明喜赏新春会可以说,28种元杂剧中一半以上都可能是《水浒传》的原始材料,被作为小说的蓝本。
杂剧对小说情节方面的影响,不仅利于小说作者在某一具体故事上的加工改造,也促成了整个故事的连缀,使水浒故事形成更完整的体系,并趋于成熟。《宣和遗事》使水浒故事的框架初具规模,杂剧明显丰富了这一框架。元代水浒戏的道白上,我们知道有过闹江州,三打祝家庄,晁盖中箭等故事,这给小说作者极大的启发,无疑被小说作者吸取,这就使小说中宋江上梁山的过程更加复杂:柴进庄上、花荣庄上、上梁山途中奔父丧被捕发配、闹江州再一次被迫上山,晁盖不死于三打祝家庄,而移后至曾头市中箭,宋江与卢俊义一段夺让之后才当寨主。
细节上,小说对杂剧多有吸取。第一,我们对比一下《李逵负荆》与小说第73回的某些细节:(1)元剧在闹山时,宋江说:“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姓,做这等事,也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