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复习地理模拟题加详细解析(14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4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15 21:04: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10)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11)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12)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13) 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14)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1)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2)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3)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4)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5)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6)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7)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8)加详细解析.doc
鲁教版2011届高三复习模拟检测(9)加详细解析.doc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2.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答案】1.C   2.B
  【解析】本题组是以流星现象为情境,考查天体的概念以及宇宙环境的特点。第1题,流星现象是高速冲进地球大气的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因为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所以减少了对地球表面的撞击。故选C。第2题,本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流星体概念的掌握,流星体是指存在于太阳系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小块。他们绕太阳运动,其轨迹大读“遮阳设施设计示意图”,完成1~2题。
  1.假如图示装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则低热期时(    )
  A.黄河宁夏段出现凌汛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银川的昼长大于北京的昼长
  2.假如图示位置是位于悉尼,则过热期应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1.D 2.D
  【解析】该题组是以不同季节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变化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第1题,图示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则低热期(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较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为北半球冬季,则答案知。选B。第2题,图示位置位于悉尼(南半球),过热期为当地夏季(北半球冬季),则答案可知。选D。
  下图为某水流景观图,读图完成3~5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 该图表现的是
  A.海洋电能的开发                B.海洋潮汐能的开发
  C.海洋洋流能的开发              D.海洋风能的开发
  2.该能源类型的开发,所利用的自然现象是
  A.海水表面温度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B.海水垂直温度自表面向海底降低
  C.海水表面温度自低纬度向高纬度升高
  D.海水垂直温度自表面向海底升高
  【答案】1. C 2. B
  【解析】该题组是以海洋电能的开发为情境,考察学生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知识和读图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显示底层的冷海水上升,动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信息。可推测该处有上升流分布,故选C。第2题,有上题可知该处利用的是上升流,所以其利用的自然现象应是海水温度自表面想海底降低的现象。选B。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设施,是用于开发
  A. 波浪      B. 潮汐     C.洋流     D.海水温差
  2.假如该设施是安置在我国的东海远海海域,该设施应朝向
  A.东         B.南       C.西        D.北
  3.下列自然地理现象中,可能对该设施造成破坏的是
  A.沙尘暴     B.风暴潮   C.海啸      D.台风
  【答案】1.B   2.B  3.C
  【解析】该题组是以海洋电能开发为情境,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为海底发电装置,故第一题选B,能够破坏海下设备的为风暴潮。
  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完成4~6题。
  读图Ⅰ、Ⅱ、Ⅲ,完成1~3题。
  1.按照发生时间先后的排列循序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Ⅰ-Ⅲ-Ⅱ    D.Ⅱ-Ⅲ-Ⅰ
  2.图Ⅰ所示地理现象是
  A.滑坡   B. 崩塌     C.塌陷    D.泥石流
  3.造成图Ⅰ所示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A. 植被覆盖度高及人类活动对地形的破坏
  B. 植被覆盖度低及人类活动对地形的破坏
  C. 植被覆盖度低及地面坡度较大
  D. 植被覆盖度高及地面坡度较小
  【答案】1.D 2.A 3.B
  【解析】该题组是以滑坡发生过程示意图为情境,通过对景观图的判读考查滑坡与崩塌 、塌陷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别及形成原因。第1题,从题中信息可以推测,在一坡度较大、植被稀少的山坡上,由于公路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地质结构,形成了陡峭面,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整体下滑,使该公路段发生了滑坡地质灾害。故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选D,第2题,所示地理现象为滑坡,第3题,形成原因为植被覆盖度低及人类活动对地形的破坏。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该题组是以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为情境,考查地球运动以及气候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图可知,甲距太阳较近应为东至或近日点附近(1月前后),乙地位于远日点(7月)前,则从甲运行到乙期间的选项不难判断。选B。第2题,时间为1月前后,黄河进入汛期是夏季(7、8月);此时南极圈极昼,故不存在昆仑站极夜之说;潘帕斯草原位于南美阿根廷,正值湿季。选C
  读下列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3~4题。
  主要指标 人口增加数的差异
  发展阶段 城区 郊区 整个都市区 
  1 + - + Ⅰ
  2 ++ + +++ 
  3 + ++ +++ Ⅱ
  4 - ++ + 
  5 - + ±0 停滞期
  6 -- + - Ⅲ
  7 -- - --- 
  8 - -- --- Ⅳ
  9 + -- - 
  10 + - + Ⅴ
  +:人口增加     ++:大幅度的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大幅度的人口减少
  3.表中Ⅰ、Ⅱ、Ⅲ、Ⅳ、Ⅴ依次分别表示
  A.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B.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
  C.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读下图完成1~4题。
  1.按照图示理论,宇宙的中心是
  A.地球   B.太阳   C.银核   D.星云
  2.按照现代地理科学观点,图示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3.按照图示理论,对恒星的认识是
  ①所有的恒星都是静止的  ②所有的距离地球的距离等长  ③太阳也是一颗恒星  ④恒星之间构成更高级的天体系统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图示理论与现代地理科学一致之处有
  ①行星围绕着恒星做公转运动 ②太阳系共有九颗大行星  ③离太阳越近行星的公转周期越短  ④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