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ppt14
- 资源简介:
共21张,另有教案和素材。
速度教学设计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张夏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它的形成过程)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1、重点:速度的概念建立
速度的测量
2、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计算的解题规范
三、教具准备
大小纸锥,秒表,刻度尺,多媒体。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景引入,体会比较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奥运比赛有哪些项目需要比较快慢,引导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比较运动快慢,处理好第一个初中物理复合物理量的形成过程
1.刘翔pk罗伯斯
通过视频和比赛成绩得到方法一:相同路程比时间
2.张夏林pk刘翔
播放我和刘翔比赛的动画以及成绩表得到方法二:相同时间比路程
3.体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拿出大小两个纸锥,问学生它们下落的快慢一样吗?引出
活动一: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1.猜一猜 2.做一做 3.比一比(比的方法)
4.议一议: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比时间、比路程来比较快慢,那么时间短一定快吗?路程长一定快吗?比较时我们要强调什么?由此要比较运动快慢,需要几个物理量?两个,如果这两个物理量都不一样,怎么比较?
4.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运动快慢:飞机滑行pk汽车行驶
飞机滑行时5s通过的距离为125m,汽车行驶20s通过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