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8题。约7250字。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逍遥”的主张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2.关于韩非子的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②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③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④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主张变法革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春秋战国时期,下列学派或代表人物在思想上存在对立的是①老子—韩非子;②墨子——孙武;③荀子——庄子;④孔子——墨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4.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6.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此话意在
A、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B、强调“理”大于“法”
C、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 D、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7.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8.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