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说课稿4
- 资源简介:
约5340字。
《劝学》说课稿
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
杨正波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材介绍】《劝学》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这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的,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有两个原因,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最能体现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其次,钱学森多次向温家宝提出的“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温总理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我当然不能回答,但我觉得是学习的态度是主要的原因,《荀子•劝学篇》给我们了一个正确的学习理念。
高中语文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是文言文。本文不仅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既要担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与学以致用的两重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能掌握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
【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一篇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