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培养,刻不容缓——试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四化”建设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浙江省瑞安市任岩松中学:王孟才
论 文 提 纲
一、 标题
口才培养,刻不容缓——试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四化”建设。
二、 基本论点
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培养训练中要做到目标化、系统化、序列化和制度化相结合。
三、 内容提要
(一) 绪论
1、 分析语文教学现状和社会生活需要,提出论点。
2、 提出“四化”之说,说明写作意图。
(二) 本论
1、 教学管理目标化
2、 教学理论系统化
3、 口才训练序列化
4、 考查评估制度化
(三) 结论
1、 口才培养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与两考应试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目的是一致的,效果是显著的。
2、 口才培养的“四化”建设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四、 相关材料附后
王孟才、邹秋英合撰《“说”的教学艺术》(该文曾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三个阶梯》为题发表在河北省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之友》96年第8期上)。
口才培养 刻不容缓
——试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四化”建设
浙江省瑞安市任岩松中学 王孟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其交际功能和承载功能而言,不外乎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书面表达,一是口头表达。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给语文教学提出了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明确目标和要求,那么,语文教学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可以说,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还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说话训练,学生一旦进入中学,口才的培养就几乎被完全忽略了,虽然浙江省自编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听说训练的份量,但教学实际中仍和其他省市没有多少区别。
究其原因,
其一,传统思想作怪。人们向来厌恶“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提倡“沉默是金”,并有圣训作为紧箍咒:“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载孔子语)。
其二,考试形式误导。中考高考,由于考试规模巨大,测试手段、条件有限,不可能对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久而久之,人们对口才的培养也就淡漠了。
其三,思想认识不足。一是片面的应试教学观念,认为升学语文考试只考读写,不考听说,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培养听说能力;二是肤浅的认识,看不到口才培养对其他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看不到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口才培养,现实的社会需求又是如何呢?
第一,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达手段很多,但口头表达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第二,当代社会,辩说成风,解说词、演讲赛、辩论赛、报告会、谈判会,各种展现口才的形式机会应有尽有。
第三,求学、求职、工作的需要。现在很多学科的专业考试需要面试、口试;求职时需要推介自己,离不开动人的口才;特别是很多职业,如教师、发言人、播音员、主持人、导游员、推销员等等,都需要出众的口才。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端正认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社会生活需要,改革教法,切实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试提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四化”建设之说,要求在培养训练中做到目标化、系统化、序列化和制度化相结合,通过本文,力求摸索出口才培养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序列。
一、 教学管理目标化
这里的“教学管理”,是专指口才训练培养中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化”,即教学活动中任务与责任的明确化。
根据心理学理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动力;人的动机的产生和强化,既要有内部的需要,也要符合外部的需要。为此,应通过提高学生对口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来刺激“内需”,强化动机;更应该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制订培养训练目标,明确学习的任务与责任,实行目标化管理,形成一种外部促力。
口才的训练培养怎样进行目标化管理呢?
首先,要制定目标化网络。可将其分为:1、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2、分步目标与终极目标;3、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4、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
其次,明确目标管理程序。一般是先量化后质化,先局部后整体。
第三,及时进行目标达成评价,使学生在获得初步成功的喜悦的基础上强化动机,提高兴趣。